抱歉,请开启脚本支持!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德育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2017/3/12 20:07:174338人浏览
摘要:我国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多年来,许多学校都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也形成了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从总体上来看,也存在不少问题。针对现状,如何深入开展,困境何在?出路何在?面对现实,应采取一些什么对策?本文就这些方面作了一点初步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效;问题;困境;对策
  
   一、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成效取得的具体表现
  (1)国家政策的高度重视。国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视,制定了不少有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如1999年8月13日我国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2年8月教育部又颁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等。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导的加强。目前,大部分省、市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及专家指导小组。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工作受到重视。许多省、市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举办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各级教育学会成立了相应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各种教育杂志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专栏,组织专家编撰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用书,制定了中小学专兼职教师资格认定办法等。
  (4)学校、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的到位。中小学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建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热线、设立心理信箱,利用暑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夏令营,配备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5)社会及家庭对心理问题的认识逐步提高。随着网络、报刊等媒体对一些青少年问题的披露与探讨,社会大众也对这些不再陌生,家长对心理问题的讲座的热情也非常高。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的不均衡。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均衡,据统计,北京、上海、广东、湖南、山东、山西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较多,其他的省、市较少;大中城市及沿海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速度较快,水平较高,而一些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乡村及少数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速度较慢,有的没有起步,甚至还是空白。
  (2)名存实亡,流于形式。一些学校形式上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是没有师资,没有教材,没有开展相应的活动;一些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落到实处;一些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三月学雷锋一阵风”,没有持之以恒坚持开展;还有一些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喊口号、走过场、撑门面,应付检查。
  (3)理解不够,认识不透,产生误区。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有人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有的学校让校医充当心理辅导人员,把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混为一谈。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片面化。注重心理测验,过分看重心理测验分数,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③把学生的不良心理看作思想问题或道德品质问题,让班主任和政教处来单独负责这项工作。④把心理健康教育单列,重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作用,忽视班主任、科任教师、团队、政教处和家长的作用。
  (4)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大部分城市示范性高中、实验区大多数学校、实验学校都配备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广大农村中小学均无。据调查,当前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而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部分教师仍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
  二、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支持不到位。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停留在政策层面,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号。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一个合适的位置。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近20年来,有专家学者认为必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1983年,林崇德教授在《中学生心理学》一书中率先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问题;同年,燕国材教授提出了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对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早期实践活动的开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86年,班华教授第一次提出了“心育”概念,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但没有纳入学校考评系统,没有具体的考评方案,高考、中考及小学升学考试均不考核“心育”,故领导、教师、家长、学生均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时到今日也还是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副科”。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没有一个合适的位置。因为是“副科”,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的待遇、职称评聘、地位均不如其他学科的教师。即使部分教师投身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但为数众多的人也因为学校的不重视或工作成效感低下而转教其他学科。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深入研究和系统规划。到目前为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依然缺乏一致的教育理论,没有通用的教材,没有成套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参考资料。基层的实践热情高涨,但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关注不够。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化虚为实,变无为有,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增加投入,加大科研力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必须进行系统研究。新形势、新情况不断出现需要研究;如何科学落实,需要详细的方案,需要研究;工作的好坏需要评估,如何科学评估也需要研究。
  (2 )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一门独立课程。编写统一教材、教参,制定统一的开课计划、课时安排,统一配 备师资。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列入高考、中考及小学升初中考试中的考试科目,纳入学校及教育质量的评估。
  (3)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联盟建设。以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好的省市、地区、学校为先导,逐步扩大,加强沟通、联合与协作,建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加快校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贯通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4)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地位,并得到政策的支持。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编制、待遇、职称评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从政策上实实在在提高他们的地位,才能让他们用心、安心、专心搞好这项工作。
  (5)经费的大力支持。要保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序进行,就必须有大力的经费支持。唯有如此,师资的培训、设施的配备、教学资料的购置、活动的开展才能得以保障。
  (6)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因地因校因人制宜,保证实效,切忌不顾实际效果的搞形式、走过场。
  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注意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和作风。我们既要总结近30年来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又要更加深入研究,系统规划,为确保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探索。